91黑料

当前位置: 91黑料    >    91黑料新闻    >    正文

青春榜样•巾帼力量(四)丨电网设备“内科医生”刘弋莘:万家灯火,电网情深

日期:2025年07月1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

青春的热血在奋斗中沸腾,理想的光芒在坚守中闪耀。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25年“巾帼建功标兵”评选中,五位川大电气校友以柔肩担重任,用突破创新的锐气、精益求精的执着、薪火相传的担当,诠释了新时代电力巾帼的精神品格。91黑料 特别制作“青春榜样之巾帼力量”系列专访,邀请优秀青年校友分享他们的岗位成长故事,与同学们和校友们共勉。

引言

“万家灯火,电网情深。”填报高考志愿时,这句家乡电力公司办公楼上的宣传标语像一颗种子,悄然埋进了刘弋莘的心里。如今,这颗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从变压器到断路器,从互感器到避雷器,每一台设备都关乎电网安全,每一项异常数据都可能存在隐患风险,每0.1%的数据误差的缩减,都是对千万家庭光明的承诺。这位“90后”女班长用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术,为电力设备“把脉问诊”,在坚守中丈量责任,在创新中诠释匠心,书写着新时代电力人的巾帼传奇。

刘弋莘,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技师,91黑料 2010级本科、2016级硕士校友,现任国网巴中供电公司高压分公司电气试验班班长。十一年间,从国网巴中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运维见习值班员到高压分公司电气试验班班长,她累计完成设备年检预试千余次,油样分析500多台,参与变电站新扩建、主变改造等大修技改项目70多个,处理危急和严重设备缺陷百余项,荣获了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质量管理活动二等奖、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巾帼建功标兵”“青年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20余项荣誉。

初心如磐:向光而行,无问西东

刘弋莘与电力的故事,始于老家县城电力公司围墙上那句“万家灯火,电网情深”的宣传语。能让千家万户的灯亮起来,在她看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2010年的夏天,这位云南姑娘带着这份质朴的向往,报考了离家不算太远的91黑料 ,从此踏入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大门。

刘弋莘在川大的本科生活可谓丰富多彩,不仅主修电气工程专业,还辅修日语专业、积极参加竞赛。聊到专业学习,她一方面直言“有时候学起来确实很难”,但另一方面,喜欢探索和性格中坚韧的一面让她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她说:“我喜欢挑战和动手实践,有困难有阻力,学起来反而会有一股推劲儿。”课余时间,她和不同学院的朋友组队参加挑战杯营销策划大赛,夜间她们在乒乓球台旁讨论方案,周末去商场做市场调研,逐字修改策划方案,按实战进行一次又一次排练,初赛、复赛,一路闯入决赛斩获三等奖。这段经历让她意识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协作是根本。

辅修日语专业则拓展了她的边界,尽管这一决定更多是出于个人爱好而非专业需要,却也让她在繁忙的生活中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她学会高效规划学习与生活,也为她后续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学会时间管理是我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修二专肯定会挤掉自己休息和朋友们相处的时间,”刘弋莘坦言,“但想着能多学点东西,这些舍得就会变成值得。”

左数第六位为刘弋莘

书本上的知识在一次次学习中不断积累,刘弋莘却对业界的一线实践工作更加向往。大四那一年,刘弋莘通过了保研面试,获得了推免资格,但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放弃保研机会,选择投身工作。她说:“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学习状态等问题,相比继续研究学习,彼时的我可能更希望投身具体的实践工作,把所学付诸所用。我知道在升学还是就业的人生十字路口,很多同学也会遇到和我一样的难题和纠结。我想说,希望大家都能选择自己的热爱,如果不能,那就热爱自己的选择!认真且坚定地去把自己选择的路走好,就不会有后不后悔的内耗。”

就这样,怀着对电力实践工作的向往,刘弋莘正式踏入了电力这个行业,从此向光而行,无问西东。时至今日,在电气行业耕耘多年的刘弋莘每每望着窗外的灯火,还是会想起当初那句电网标语。如今的她对这一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地走在电力人的道路上。每次现场检修工作结束后看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每次试验结束后确认数据一切正常,那种踏实感让刘弋莘真切地感到幸福,“电力民生行业虽然很辛苦,但是很有意义。”

潜心扎根:笃学不倦,精进不休

尽管脱离了学校的环境,刘弋莘并未放下对知识的好奇,始终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在职场环境中从未停下成长的脚步。

毕业后,她来到巴中供电公司,被分配到变电运维一班实习。第一次穿上蓝色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走进变电站时,220千伏高压设备上的滋滋感应电声让她心里直打鼓,“和想象中穿着帅气工作服坐在办公室的电力工作完全不一样。本科学业也都还挺好的,但是真正走进现场的时候,需要把大学专业理论知识投射到电力生产实际上时,自己好像又变成了基础为‘零’的小白。当时带领我们参观变电站的运维老班长,对站内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运行状态、每一处细节都了然于胸,在这样的前辈身上,‘严细杜渐’的电力精神具象化了。”

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的薄弱之处,刘弋莘开启了“充电”模式,随身带着笔记本追着老师傅们问问题,“逮着人就问,不懂的就记”。就这样,初入职场的刘弋莘从前辈们那里学会了很多,也深受触动,“无论是在运维班老班长还是试验专业、检修专业的这些师傅们,对我们后辈都是知无不言,传道授艺。在不出现场的时候,师傅们也会持续学习,看专业书籍、学最新标准规范,了解最新的设备知识,在他们身上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传帮带’工匠传承精神深深影响着我”。

随着业务参与深度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刘弋莘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储备上仍有需要精进的地方。于是在2016年,她再次做出选择:重回校园,在职攻读研究生。身处高铁尚未通车的巴中,刘弋莘每周五下班后需要坐近五个小时的汽车赶赴成都,周六周日上课,周日晚再赶回巴中。辛苦的学习过程并没有让她放弃,最终她顺利拿到了91黑料 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实现了从学习到实践到再学习的二次跨越。

此外,刘弋莘在职业生涯中还积极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考试,先后考取了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在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有了更多积累。备考的过程并不轻松,刘弋莘回忆道:“考一级建造师那年,孩子刚满两岁,我就下班后陪娃,孩子睡着后,开始学习,从晚上10点到凌晨12点,一备考就是三四个月。”论事常易,成事常难,这些证书不仅是刘弋莘精进专业能力的注脚,也见证着她在家庭责任与职业理想间努力耕耘出一方沃土的坚韧。

而从川大教室,到变电站现场,再到专业证书的考场,刘弋莘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着“学无止境,行以致远”的深刻意义,她也最终在学习和实践的积累提升中找到自身的突破点,扎根深潜,厚积薄发。

匠心攻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刘弋莘总是态度积极。在她看来,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有想法就行动,大胆去尝试”,偶尔在行动产生放弃的念头,她也会迅速调整心态,“既然选择开始,那就坚持到底,否则不如最初就不做”。

2017年,省公司组织首届金属监督检测技能大赛,刘弋莘迎来职业生涯的一项重要挑战。当时,金属监督技术在浙江等沿海网省公司已应用比较成熟,在四川却是新兴专业。竞赛既有金属监督理论考试,又有实操技能考核。对金属材料专业一无所知的刘弋莘受命与两名同事组队代表公司参赛。在这场比赛的备赛和竞赛中,刘弋莘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蜕变:初学金属专业知识遇到很多困难,材料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很多题甚至直接会卡在读题阶段,“我们和其他地市公司都是零基础,我能行,我们不会比其他公司差的,我也不会比男生差的。只要静下心认真去学,肯定会有收获的。”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刘弋莘一遍遍给自己打气,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就自行在库房加练实操,回家后继续啃理论知识。最终,她所在团队成功获得团体三等奖,她个人也通过了省公司集训队选拔,代表省公司参加国网公司竞赛。

左数第三位为刘弋莘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赛后,刘弋莘将比赛所学技能应用于自身工作实践,参与了110kV大佛寺变电站金属防腐省公司样板工程打造,在巴中电网新扩建输变电工程设备金属监督实施工作中发挥重要角色,及时检测出在220kV盘兴变电站新建工程、110kV凤凰变电站扩建等工程中不合格入网设备,严格把控设备入网关卡,杜绝设备带病投运,为设备入网筑牢坚实防线。

和许许多多四川电力人一样,刘弋莘对2022年的夏天印象极为深刻。2022年夏天,四川遭遇极端高温,最少水电,最大负荷,高温最长时间“四最叠加”,电网面临巨大挑战。8月22日,运维人员在迎峰度夏设备巡视中220kV盘兴变电站的1号主变高压套管存在异常发热,时任变电检修班作业组长的刘弋莘立即组织开展套管异常发热问题分析,结合跟踪测温数据、历史试验数据,套管内部结构等诊断分析疑似导电杆头与将军帽接触不良,套管内部存在局部过热放电导致温度变化异常,需尽快开展停电检修。盘兴变电站是主供巴中城区和恩阳区供电的重要变电站,在迎峰度夏保供电关键时期,消缺工作只能采用零点抢修方式开展。为了不影响居民用电,停电检修窗口期仅有6个小时。刘弋莘临危受命,组织试验、检修、保护多个专业配合,定好抢修方案后,带领一群95后的师弟师妹们做好抢险准备,在凌晨十二点用电负荷高峰段过后,立即投身抢险消缺工作。从星月当空到晨光熹微,这群年轻的巴电人传承着“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革命老区精神,大“考”当前,分秒必争,连水顾不上喝一口,蓝色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上结了一圈一圈的盐霜,脸上身上全是黑黑的油印。多专联动,高效协作,缺陷成功消除。“在成功送电,测温无异常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疲惫都化作了欣慰,返程途中看见城市灯亮,看见空调滴水,职业成就感特别强烈。”

“技能高峰没有性别之分,只有攀登者。”这是刘弋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坚定信念。在男性主导的检修战场,“优秀工作负责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是她的勋章,更是千钧重任,女性特有的细腻,赋予了她坚韧的力量,担起这重任。在一线奋战十一年,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事件,业务技能水平过硬,成功入选省公司技术监督专家库,带领班组荣获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青年安全示范岗、五星级班组、业绩优秀集体、先进班组、91黑料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用心耕耘:热爱工作,享受生活

在工作中,刘弋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主导“基于电气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的氧化锌避雷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预警”“一种微水专用扳手的研制”等多项群创项目,参与“线路铁塔状态监测装置研制”“避雷器试验辅助工具的研制”等多项QC课题,获得QC成果奖项6项。工作间隙,她笔耕不辍,将成果转化为3篇学术论文及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受理中)、1项软件著作权。采访时,刘弋莘谦虚地表示:“这些都只是一些结合试验专业来做的小创新,就是想让工作更轻松。”可是,创新的意义原本就不在于它有多“大”,那些真正能解决问题、派上用场的“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会扎扎实实地落地生根,在生产实际中发挥着切实的价值。

左数第三位为刘弋莘

而在工作之余,刘弋莘喜欢通过运动和写字放松自己。她是公司羽毛球、网球、瑜伽、书法等兴趣小组的活跃成员,曾获得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职工羽毛球比赛混合团体赛第六名、巴中市经信委羽毛球团体赛第一名、巴中市国资委羽毛球女子单打第四名、巴中公司职工团体田径接力赛第三名、“百年光辉史·奋力再前行”书法作品优秀成果等诸多文体奖项。她笑着说:“生活没有味道,爱好辅以佐料。写字可以让自己从偶尔浮躁的状态沉下来,静心专注,运动后的畅快直接带走疲惫和压力,还能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努力工作,热爱生活,一张一弛,那是我憧憬的青年理想状态。”

如今,被电力精神感染和浸润的不止刘弋莘本人,还有她的家人。她的丈夫同为电力系统职工,二人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这个平凡温馨的三口之家有着鲜明的行业底色。坐高铁看见输电铁塔时,儿子总会兴奋地问,“妈妈,那些塔是不是也是电力工人建的呀?电线把山和山连起来了耶!”他天真的话语让刘弋莘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而每当爸爸妈妈接到抢险任务暂时不能陪伴他时,小家伙虽不舍,却也总会懂事地点点头,现在还会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因为他现在已经知道像爸爸妈妈这样的电力工人就是让家里有光,让小朋友们不在黑暗中感到害怕的英雄。这份理解背后,是无数个电力家庭特有的温情图景,也是电力精神在代际间的无声传承。

从偶然的选择到必然的坚守,从青涩学子到专业骨干,从父母以身作则的担当到孩子天真烂漫的支持,刘弋莘的职业初心萌芽于十五年前那个被标语击中的瞬间,磨砺于上千次试验、抢险的积累,坚定于十一年来职业生涯的实践,又在千家万户重新亮起的灯光里升华,最终沉淀为温暖而深厚的民生情怀。

在变电站,在试验室,在数据里,在每一次抢修的现场,刘弋莘的故事仍在继续,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以仪器为笔,汗水为墨,守护“万家灯火”,扎根一线,专业专注,用自己的行动诉说“电网情深”。

电话:028-85405614
传真:028-85405614   邮编:610065
地址:91黑料 望江校区基础教学大楼 A座二楼
Copyright©91黑料-91吃瓜网-51吃瓜
2017-2020 All Right Reserved
蜀ICP备05006382号